书写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甘肃建投发展的历史,我们不能淡忘甘肃建投与“三线建设”的那些事,因为对于许多建投老人来说,“三线建设”三个字代表了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奋斗记忆。今天请大家跟随我的文字走进那个伟大的时代,追忆那段不朽的传奇。
甘肃与“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从调整战略布局出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三线”包括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本着建设全国战略大后方的初衷,从1964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在甘肃逐步兴起。 甘肃三线建设按照中央对西北地区的总体战略布局逐步铺开。从1964年10月开始讨论,1965年全面展开。全部过程分为两个建设阶段和一个调整阶段。第一个建设阶段是1965年和“三五”时期,第二个建设阶段是“四五”和“五五”时期(1971年至1980年),两个阶段共安排建设项目700多个。从1964年到1980年,为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由祖国各地云集甘肃的建设者达5万余人。三线建设期间,国家拨付甘肃累计投资155.53亿元。全民所有制的工业总产值由1964年的15.82亿元,增加到1980年的75.95亿元,增长3.8倍。在甘肃新建、迁建和重点改造156个企事业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大规模地展开了军工、电子、机械、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公路、铁路等国防科技工业及能源、原材料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钢铁、石油化工、航天军工等重点产业具有了一定规模并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甘肃形成了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拥有雄厚实力且成为长期支柱的工业基地,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在全国比较有影响国防科技工业,达到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建设战略后方基地的目的。三线建设增强了甘肃省的经济实力,促进了省内资源的开发,带动了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全省的工业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1980年以后,按照党和国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甘肃三线建设进入了调整阶段。为了搞好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充分发挥三线企业的作用,1983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1984年6月,经国家计委同意,甘肃省纳入调整改造规划范围。7月,省政府决定成立省三线建设改造规划领导小组。这一时期主要是对三线企业进行布局上的调整,重点解决三线建设中由于选址不当、规模过大、布局过散所带来的遗留问题。据统计,在“‘七五’(1986—1990)时期,甘肃调整改造项目实际8项,总投资22538.99万元,总建筑面积304483.53平方米。”“八五”期间,主要是针对少数存在严重险情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搬迁和就地调整。“‘八五’项目实际完成投资95332万元,竣工建筑面积82.30万平方米,调迁职工2.11万人。”甘肃三线建设的调整工作持续到“十一五”期间。经过20多年的调整改造,一批受自然灾害和地理位置等制约严重的三线项目,“基本解决了三线建设时期遗留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基础设施条件、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三线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带动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充分挖掘和发挥了战略后方基地蕴含的潜能和作用。 经过“三线建设”期间的大发展,甘肃省许多工业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在全国声誉鹊起,独占鳌头。镍、钴和铂族贵金属产量,以及稀土化合物等的产量均居全国第一。10种有色金属位居全国第二。硫酸、烧碱、水泥、平板玻璃、合成橡胶、炭素制品、塑料、乙烯、铁合金、石油机械设备等产品在全国占有相当比重。
甘肃建投与“三线建设” 翻开《甘肃省建筑总公司志》(1949-1989),我们发现甘肃三线建设期间的许多重点项目,甘肃建投都有参与,例如一建集团、安装集团参建的靖远电厂,一安集团参建的西北铝厂、甘肃铝厂、兰州铝厂、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平板玻璃厂(现蓝天浮法玻璃)、永登水泥厂二期、天水轴承厂,一建集团、二建集团、七建集团参建的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五建集团、八建集团参建的甘肃长城电器工业公司、天水星火机床厂、天水拖拉机厂。可以说,甘肃建投在长达15年的“三线建设”时期功勋卓著。 从存留的企业史料中我们得知,1949年——1989年,甘肃建投共完成建筑安装总产值80.36亿元,建筑面积3006.59万平方米。施工产值在百万以上的项目731项,其中千万元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工程121项。20世纪80年代,共有101个单位工程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工程,计57.2万平方米。
经过笔者的梳理,甘肃建投在“三线建设”期间,参与建设的重点企业和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这些: 六建集团、四建集团参建的兰州棉纺厂是甘肃第一个新型的棉纺织综合企业,结束了甘肃不能生产机织棉布的历史; 一建集团、一安集团参建的兰州维尼纶厂是我国最早自行设计、自造设备、自行施工安装的维尼纶厂之一; 九建集团参与建设的金昌化工总厂纯碱厂是西北第一家中型联碱生产企业; 四建集团、六建集团、七建集团、安装集团承建的西北油漆厂填补了西北地区油气工业的空白; 一建集团参建的靖远电厂是当时甘肃省最大的大型火电厂,1990年国家计委、审计署联合发文,认定一建集团为B级信誉施工单位; 一安集团参建的兰州铝厂(曾称307厂)是西北第一家电解铝厂; 五建集团参建的天水星火机床厂是省内最大的机床制造厂; 八建集团和安装集团参建的天水拖拉机厂是西北地区农机骨干企业之一; 一建集团参与建设的兰州电机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电机制造骨干企业; 一安集团参建的“平凉四厂”(原52总厂)、白银805厂TDI工程、靖远279厂、迭部7922工程是当时国家军事战略重点布局工程项目,为新中国的国防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建集团、一安集团参建的8702工程是毛泽东主席1970年1月26日亲自批示的一项国防重点工程; 七建集团、一安集团参与建设的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楼(原7611-6工程),当时是为亚洲第一台重离子加速器建设的; 一建集团、六建集团参与建设的甘肃省人民医院是甘肃省最早建成的综合性大型医院; 六建集团、一安集团参与建设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也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生物高技术企业; 四建集团、一安集团参与建设的西北合成制药厂,填补了西北地区西药生产工业的空白; …… 2017年国庆节前后,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播出10集大型纪录片《大三线》,首次对大三线建设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用详实的数据和不容置疑的事实告诉人们:三线建设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它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确保国家有了安全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事后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央视原话)而这背后甘肃建投的贡献自然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前,甘肃建投作为大西北成立最早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之一,以建设甘肃为己任,在共和国建设的各个时期,甘肃建投人始终以义不容辞、默默奉献的家国情怀奔赴在第一线,转战陕、宁、青、新诸省、自治区,为大西北的建设作出了可入典籍的贡献,谱写了最壮丽辉煌的史诗,共和国不会忘记!而这其中的辛勤与汗水,只有那些亲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拨开历史的尘埃,让甘肃建投在“三线建设”时期的记忆浮现,但愿岁月的长河冲不尽她的芳华,但愿在岁月之河的岸边,甘肃建投红色基因、蓝色印象、绿色发展的“三原色”依旧绽放出最美的笑靥点缀着西北大地! 致敬那个伟大的时代,致敬那个时代义不容辞、默默奉献的甘肃建投人!
|